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聚焦 >  >> 
齐一民《日本二次会》(14)电影《孔子》并不赖+木心论孔子及《论语》_世界今日讯
来源: 华卷文化      时间:2023-04-12 12:51:19

(14)电影《孔子》并不赖

《研究还是被研究:日本二次会》,齐一民/著,北京燕山出版社2019年5月第1版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作为一个当了几年教师的人,我去看了《孔子》;另外,作为一个快要到金泽大学“模拟孔子学院”用英文讲授“中国文化”和“孔子思想”的人,我也不得不去看了《孔子》,就算是备课吧。

《孔子》并不像韩寒说的那样一无是处,观后我问自己今后谁能把这个题材拍得比胡玫更好,回答是比较困难,首先是演员,周润发长得太像孔子了(和那幅标准画像比),他老了之后30 年后有人想拍孔子,弄不好,会找一个长得像庄子或鬼谷子、孙子的人演他,我想那,就不是看着看着我小睡了三次的——问题了,当然,在哪儿听课,下午两点钟的时候我都小睡片刻。作为教师(夫子),我始终鼓励和激励上我课的学生,在这个时间段睡觉;好教师说是能“解惑”,不如说是能“解困”。

胡玫导的《孔子》的问题——让人瞌睡的,是她太惧怕孔子了,她把他神圣化和绝对化了,那么一来就容易失真,从头到尾配的都是颂歌调子的音乐,调子一阵比一阵子高,给人的错觉是她是接受组织交给的神圣使命——来拍电影的,结果孔子太“高大全”了,太“圣”了,跟“圣男”(剩男)似的。但情节也有出乎本人意料的,就是孔子还竟有贼凶狠的一面:在对付鲁国的一个暴乱大夫的兵士时,我们的圣人竟然叫人从城头朝下倒火球,把那么多人烧得体无完肤四处逃窜,这换别人没什么问题——什么孙子啊、鬼谷子之类的,问题是孔子他是个“人民教师”的鼻祖,2000 多年前他那么为人师表,看了让我这个今天当老师的,觉得自己的历史——咋那么地清白无瑕!可见孔子之“仁”,不是对谁都“仁”的,真急了,他也把成千上万的人——用火使劲烧烤。

佩服那时的鲁国君王,他竟然把全天下最著名“公共知识分子”的孔子聘为“代理相国”,我想华夏历史上,孔子是第一个吧,但好像孔子——也是那最后一个。在之前写的文章中,我质疑过究竟研究外科开颅的和克隆山羊的——算不算“知识分子”来着,昨夜我还后悔没把“研究化学武器”的也附加上,但今早翻看《环球时报》时我吃了一惊:就在前几小时,伊拉克萨达姆时期研制化学武器的那个“知识分子”——“化学阿里”刚被绞死,莫非,是被我念叨的?看来读书多了真太可怕了,爱读书,或许是个大麻烦。读书人的“罪过”在于能掐会算——知道从前是怎么回子事啊,所以就能预测和感知未来而且非常精确。我有时就觉得自己有这种“特异功能”,比如我一想到“化学武器研究者”,没过几个小时那个代表人物就在地球的那半边被突然绞死了。这好比活得长经历的多却纹丝不动地的老乌龟,在地下沉默了300 年了,草一动风一吹,就能预感到地震。所以千万别惹我。

(未完待续)

[延伸阅读]

///木心对孔子的评价///

木心:孔子以中庸架构人伦,塑造人却把人扭曲得不是人

摘自木心《文学回忆录》第十五讲先秦诸子:孔子

思想家的阅历和知识,分直接和间接。凭生活体验,沉思冥想,是直接的;博览群书,参看别人的阅历、记载、知识等等,是间接的。合在一起,便是现代思想家的历史寿命。环顾四周,没有伟大的思想家。

孔子,名丘,字仲尼,鲁国曲阜人。孔丘的思想与李耳正好相反,乐观、积极、务实,概括起来,孔丘的理想是恢复尧、舜、文、武的礼乐,以中庸之道架构人伦关系。他根据周公的原则,周详地建立了一个生活模式。

孔子 我最有意见的是,孔丘杀少正卯,是一桩冤案。少正卯是个学者,也收徒讲学。思想新、口才好,把孔丘的门徒吸引不少过去。孔丘记恨,扣他大帽子:一,聚众结社。二,鼓吹邪说。三,淆乱是非。这件事我认为很重要,迫害知识分子,是孔丘理论的破产。我从孔丘的虚伪,从他理论的不近人情,从他的心理阴暗面,推测杀少正卯是真。他上台,我就逃。

孔丘的代表作是《论语》,是对话录,由他的学生记录整理的。《论语》的文学性,极高妙,语言准确简练,形象生动丰富,记述客观。 论语 夏天乘凉,母亲讲解《易经》,背口诀:“乾三连(,天),坤六断(,地),震仰盂(,雷),艮覆碗(,山),离中虚(,火),坎中满(,水),兑上缺(,泽),巽下断(,风)”——附带说一说,《周易》的文学性也很高妙。

整本《论语》,文学性极强,几乎是精炼的散文诗。文学的伟大,在于某种思想过时了,某种观点荒谬错误,如果文学性强,就不会消失。我常常读与我见解截然相反的书,只为了看取文学技巧。孔丘的言行体系,我几乎都反对——一言以蔽之:他想塑造人,却把人扭曲得不是人。所以,儒家一直为帝王利用——但我重视孔丘的文学修养。

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 孔子,既不足以称哲学家,又不足以称圣人。他是一个庸俗的高级知识分子,奇在内心复杂固执,智商很高,精通文学、音乐,讲究吃穿。他欲望强盛,种种苛求,世界满足不了他,他一定要把不可告人的东西统统告人。所以虚伪,十分精致地虚伪——如果仔细分析他的心理,再广泛地论证中国人的性格结构,将是一篇极有意思的宏文。

“五四”打倒孔家店,表不及里。孔子没死,他的幽灵就是无数中国的伪君子。

(本篇完)

责任编辑: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