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聚焦 >  >> 
新春走基层|蓄洪洼地变乡村振兴“高地” 速讯
来源: 中国国情      时间:2023-02-01 15:35:25

“走水路,念水经,反弹琵琶念水经。”这是安徽省阜阳市濛洼蓄洪区百姓中间流传的一句顺口溜。说的是蓄洪区百姓利用水患,发展特色种养产业,实现脱贫致富的故事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蒙洼蓄洪区位于安徽省阜阳市的阜南、颍上两县境内,总面积约180.4平方公里。因地势低洼,雨季时常积水,当地百姓“谈水色变”。“大雨大灾,小雨小灾,不雨旱灾”曾经是这里的真实写照。

颍上河湖众多,素有“五河三湾七十二湖”之称。(来源:颍上县人民政府网站)

春节期间,记者走访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夏桥镇周边乡村,一处处规模可观的现代化标准农田、养殖基地映入眼帘。曾经让当地百姓闹心的水洼地,正变成当地致富的产业“高地”。

养殖牛蛙、龙虾,种植茭白、莲藕、菱角,成为当地百姓增产致富的“新风尚”。

最近,家住夏桥镇夏桥村的90后村民王海龙没有闲着,年前他和朋友承包了一百多亩的流转地,年后他们打算围绕乡村振兴搞点“特色产业”。

1月25日,位于安徽省颍上县夏桥镇夏桥村的蔬果种植基地。(中国网记者胡俊 摄)

“等过完年开春,我们打算种上西瓜、蔬菜,去年的行情好,周边城镇需求大,果蔬供不应求。”王海龙告诉记者,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少,很多不愿意种地,作为村里“留守”的年轻人,看着土地荒废“很心疼”。

王海龙并没有种植西瓜的经验。记者问他为什么这么大胆?王海龙说:“以前这里都是水洼地,种啥都不行,现在农业都是规模化、科技化种植生产,种植有保障,销路也有保障,只要踏实肯干,农村也有大天地!”

1月25日,夏桥镇夏桥村的蔬果种植基地正搭建塑料大棚。(中国网记者胡俊 摄)

这几天,王海龙和朋友们的西瓜地已经做好了土地平整工作,塑料大棚正在搭建,连片的果蔬大棚甚是喜人。“等今年行情好,明年我们再承包多一点地,带着村里一起干。”王海龙自信地说。

据了解,淮河安徽阜阳段处于淮河的中下游,落差仅仅6米,阜阳正处在“两头翘、中间洼”的部位,而颍上县则处在“中间洼”中的“洼中洼”。

为了排解当地百姓的难处,2016年以来,颍上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,多方争取资金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,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特色农业、水产养殖业和种养产业。

颍上县夏桥镇南桥村村民李传彪正是其中的受益者。2014年,在当地政府的支持鼓励下,他承包了500亩流转出的水洼地,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。

位于颍上县夏桥镇南桥村的传彪种植专业合作社种养基地。(李传彪供图)

“我们主要种植茭白、水稻,还在稻田养虾,最近几年农产品供不应求,家门口就有人来收购。”李传彪说,产品主要销往安徽、浙江、江苏、上海、广东等地。

茭白学名叫菰,是“江南三大名菜”之一,因为生长离不开水,也被称为“水中人参”。唐代大诗人李白对茭白也有过这样的赞美:“海月破圆景,菰蒋生绿池”。

据了解,夏桥镇紧靠沙颍河,其中不少都是低湖洼地,旱涝频繁。“现在国家政策好,为咱老百姓兴修水利,极大改善了我们的种植环境,附近很多村都搞起了特色种养产业。”李传彪表示。

颍上县传彪种植专业合作社茭白种植基地。(李传彪供图)

每年9、10月份,当地的万亩莲藕、茭白、水稻就会迎来大丰收,百姓热火朝天忙农事。其中单季茭白亩产量在3000多斤,市场批发价在3元左右,经济效益可观。特色产业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家门口就业,逐渐形成了产业振兴的生态链。

数据显示,截止到2022年底,颍上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3501家、家庭农场4948家。在颍上县的八里河镇、迪沟镇、南照镇、黄坝乡等地均有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种养基地。

位于颍上县夏桥镇毛桥村的莲藕种植基地。(来源:颍上县人民政府网站)

眼下春耕时节,李传彪的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在着手培育虾苗、选育茭白。“目前合作社承包了700多亩流转地,和100多位村民签订了就业合同。”李传彪笑着说,疫情放开后,胆子大了,手脚也放开了,今年还要做好茭白的深加工,扩大网络销售。

标签: 乡村振兴

X 关闭

X 关闭